顯示具有 美味關係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美味關係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12307477_982449231828627_6479680538672946332_o

雖說沒圖沒真相?可是這已經榮登我心目中最舒服的賽事(之一)。

日出時分從氣派的中興新村出發,經過棋盤式規劃綠樹成蔭社區,竟有幾分芝馬味道,跑到太陽升起空氣還是清涼,是好多樹的關係,雖然檳榔樹和遠方半邊削平的山壁有些心疼,不過滿坑滿谷的柳丁讓人開心,這就是柳丁故鄉的中寮啊,看到沿路小攤各式品種,連菜苗都讓我興奮。我意志不堅,跑全馬不這樣看風景怎麼撐下去?

大湖邊的Pasta

深夜的慶功宴@Girl and the Goat

這次唯一吃到的名店,PTT鄉民推薦的Girl and the Goat,有帥氣又瘋狂的波登強力背書,剛好位於我們下住的小希臘區,上網訂位才發現這餐廳到年底前已經沒有晚上10點前的位置了,硬著頭皮訂了跑完馬拉松當日晚上10點的位置,如意算盤打的是,跑完先回飯店梳洗補眠再去吃宵夜。
插秧趣
失語了三個月,彷彿在深沉的水底,先是游玩,後來卻幾乎溺水般浮出水面。

回溯這三個月,我得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建立一段難得的關係,同時遠離我熟悉的環境,或許是因為長久以來的安逸和習慣自由自在,當所有改變同時發生,身邊的磁場就開始瘋狂震動。

王大嫂手工湯圓佐當季冬片茶

世界末日的午後,一夥人來到坪林山區,拜訪我們的茶農朋友王有里大哥。

從喧囂的高速公路轉進蜿蜒山路直上闊瀨,先前聽小朱說過這地方,有很多步道可走,還有美麗的生態小學漁光國小,親眼目睹果然風景秀麗,20分鐘車程,即進入另一個世外桃源。

鎌倉茶庵円懷石午餐 南蠻漬
關東食事照片

這次的關東行多虧有老同學丕、新朋友凱薩琳和美麗的駐日代表天使相伴,讓我以松屋及飯糰果腹的挑戰貧窮大作戰計畫徹底被打敗,難得當貴婦好好品嘗日本。

緊鄰著兩個鋒面豪雨的間隙,勞動節三個女生一起上雪山。登山菜鳥首度單飛自由行,出發前接收了許多前輩的鼓勵和指點,感謝老天給了我們好棒的臉色妝點以爛漫花容,加上兩位大廚小V和+ㄩˋ同行,我們得以盡興實驗理想中的高山食譜。

#1.手工行動糧

擺脫甜的要命的powerbar、過度包裝的零食和總是會被壓扁的麵包,這次的行動糧是+ㄩˋ準備,有健康概念、不甜膩不黏牙、十足HOMEDADE風味的燕麥棒(granola bars),搭配小狸自製蜜頻果脆片(感謝小魚的烘乾機),符合輕量化易保存的原則,提供行進間足夠熱量又不會難以下嚥。燕麥棒作法據說超簡單,用小火煮黑糖蜂蜜淋上雜糧燕麥堅果蔓越莓,然後入烤箱,稍微放涼後切塊即可食用。

#2.簡單最好
不用高湯調理包、無須貢丸火鍋料加味,第一天的高麗菜扁魚湯將蝦米扁魚爆香,加入香菇和新鮮高麗菜;第二天用燙過蔬菜的水煮成香菇海帶芽薑絲湯,灑點玫瑰鹽提味。兩道湯不油不膩又暖胃,還可以湯裡的香菇洗鍋洗碗,讓人續杯之餘不知不覺補充好多水份。

#3.早餐要吃飽

沒有攻頂壓力不堅持看日出的我們,在369睡到自然醒(其實是等那些缺德大嗓門山友離開之後才睡著),偌大山屋只剩我們,悠閒準備早餐:慈濟的紅豆快煮飯加入糖、枸杞、和V爸V媽親手剝的桂圓煮成紅豆桂圓粥,+ㄩˋ的紮實手工麵包沾著辣味紅燒鰻的醬汁,最後來口小V現沖果酸明朗香死人不償命的(巴西)黃波旁咖啡,美好一天的開始,伴著四秀山景和白木林後的藍天,還有比這個更奢侈的早餐嗎?

#4.野炊大驚奇

因為天氣超乎預期的好,早餐後我們上雪山走了一圈,午後來到黑森林美好的溪畔休息地,掏出Costco賣的團購名物櫻花蝦芋頭糙米粥沖泡包,加上快煮新竹米粉,幾葉高麗菜和乾燥蔬菜包,起鍋前豪邁灑下東港大尾櫻花蝦,米粉裹著濃稠湯汁,櫻花蝦香氣撲鼻,完全不必另外調味就有排隊名攤的架勢,而且量輕省水無廚餘,的確是野炊好良伴。

#5.下午茶最高


在平地不是很愛鬆餅,不過卻一直很想在山上嘗試這一味。剛好+ㄩˋ有婆婆提供的獨門秘方,另外添加亞麻仔粉補充營養。其他人準備晚餐時,我們卻悠栽玩的不逸樂乎,沖杯咖啡、用信義鄉的梅汁加上沖繩黑糖,搭配杏桃果醬黑糖蜜試吃煎餅。一開始因為油放太少有點破爛,等到鍋吸足奶油,+ㄩˋ越煎越順手,轉眼完成厚厚一疊,實在吃不完,和隔壁土調的底迪分享,另外打包五片當隔天的行動糧,事實證明冷了也好吃極!海拔最高鬆餅屋大成功!

#6.明太子大餐

最後一餐,按照約定來煮明太子燉飯,剛好隔壁大姊有剩飯,就不浪費了,直接調整做法:用煎完鬆餅的油鍋炒香馬鈴薯,加入S&B明太子麵醬,加點溫水煨熟馬鈴薯,等湯汁稍稍收乾,直接倒到飯上,灑上海苔絲,搭配著香蒜四季豆和蔥花皮蛋以及隔壁大姊分享的滷豆乾,濃郁的明太子和清爽的海帶芽湯真是絕配。飽食之後發現廚房又是我們的天下(其他人早就吃飽上床去),於是三人放肆在廚房裡收操伸展。旁人看來我們瞎忙不斷,可是369廚房裡吃吃玩玩的時間過的自在,沒有過去一到山屋就躺平等天亮的無奈。

【登山者的算計】

此次公糧(含行動糧)共4.5K,含兩個中餐、兩個晚餐和兩個早餐,下山時還剩半個麵包、半包鬆餅粉和三包快煮飯。

因為我們都是沒有背負能力的肉腳,卻又貪吃不想隨便,所以小V花了很多時間整理食材,將生鮮蔬菜先以過濾水洗過後風乾可以保存更久,而且挑選輕量又不占空間的扁魚蝦米香菇等乾貨,連咖啡都是出發前磨好的。準備的都是自己想吃的,所以不會也不能接受有剩。難怪三天下來我的胃被撐大了,也算是意外的收穫吧。

【同場加映】

˙GRD真的是好物。小V的走到哪拍到哪的自拍完全不求人的精彩相簿,她鏡頭下的食物好誘人哪。

你會用什麼方式記住一個人,和她曾經走過的痕跡?

Roger用味道回憶和桃姐一起過的簡單生活:清蒸游水海魚、生猛螃蟹、滷牛舌、豆腐乳、老冰箱冰的第一粒西瓜、在房間裡偷偷喝的可樂。

味道比照片或語言更能封存故事,穿越時空維繫了一個家庭,揉捻出家人之所以為家人的形貌和品味。胃口一旦養成,外頭的菜都吃不得了,因為不復記憶徒然傷心。片首Roger在月台飄蕩的身形,和《留味行》中追著奶奶流亡足跡的女子重疊。桃姐和奶奶都是一輩子苦過來的,在不堪的際遇之下仍然抬頭挺胸關愛他人。傳道書的這段話,串連了那些人那些事,讓人既哭又笑,為這部電影下了最好的注解。

桃姐:我不怕,半截身子都在土裏了,人的命,天註定。神會給我們安排的吧?

神父:天下萬物都有定時,哭有時,笑有時,生有時,死有時。

劉德華:血管手術有時,膽囊手術有時。(笑)

桃姐:吃奶嘴有時,進棺材有時。(笑)

神父:人生最甜蜜的歡樂,都是憂傷的果實,人生最純美的東西,都是從苦難中得來的,我們要親身經歷艱難,然後才懂得怎樣去安慰別人。


【本事】

週末陪媽媽看了《桃姐》,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拍得不慍不火。製片家(應該是)為了紀念家中老傭人,找了最懂得拍人、尤其拍女人的許鞍華,拍一個老傭人最後的尋常日子:買菜、煮食、洗衣、切水果、和貓說話。再普通不過的情節,卻跟和日前的《分居風暴》一樣,後勁無窮。從桃姐收藏老古董、縫紉機和電影畫報的樣子,和在老人院裡的生活,讓咱母女倆深深地懷念起阿嬤。阿嬤最後的日子我不在身邊,是不是和Roger一樣逃開我已經不記得了,最近幾年卻常常無故想起她,想起那個被家人遺棄在療養院然後漸漸走失了靈魂的瘦弱身軀。

可能如導演所言:「因為我也老了,64歲,單身,開始擔心孤獨,怕老得太潦倒」。

《桃姐》讓我看到香港社會原來還是有超脫利益的真情,還有一點點幽微處的人性光芒。不是刻意要催你的淚,就只是,讓你想好好握一下媽媽的手,就算只有一下下,也值得珍惜。


【延伸閱讀】

看桃姐的同時讀著留味行,作者說「最幸福的記憶是跟著奶奶上市場,還有聽廚房裡她做菜的聲音」,說家裡的好滋味,永願是家裡的寶(根本是在說桃姐嘛!)。書中這段文字呼應了《桃姐》的主題:

"親之再親,都只是擦肩而過"

在更大的時間裡,一輩子的相處也只是擦肩。先來後到,都是旅人。旅行和書寫無非就是想延長這擦肩的細節和感受。如果幸運,有人讀了有些感受,也回去珍惜自身的擦肩緣份。
面對親人的離逝,失落是必然,所以用電影、用旅行、用文字、或煮一道菜,在光影流轉、舟車勞頓、奮筆疾書之際、思念的人現身紅泥小火爐後,是多麼幸福的事。
話說今年的高山行程受到沒保魔咒發威的影響始終無法成行,讓我有點自暴自棄小沮喪,艾琳非常貼心的規畫了這條漂亮的路線:武法奈尾上合歡西北下華岡,要幫我破除魔咒。

原定計畫從中橫103K將軍廟起登,經過有得吃還有得帶的蜜蘋果園,上武法奈尾山下天巒池,穿越箭竹林後在美得出奇的小溪營地紮營,隔天走合歡西北峰,然後經過賽德克巴萊電影裡的場景合歡溪林道之後出華岡。後來因為氣候不佳,小溪營地紮營後放棄登頂(魔咒止於3千公尺?!)。收穫是少了時間壓力,加上這次跟了一群講究的美食部落客,所以慢慢煮慢慢吃,好好來實驗我的高山食譜!

[照片來源:因為我的相機跟人一樣高山症受凍起霧不能用了,借同行夥伴獅子大人、曉龍和傲骨照片用用!]

#1.起士咖哩焗飯

材料:慈濟快煮飯(原本只想煮8包的可是怕吃不飽就煮9包,沒想到號稱食量很小的這群人竟然還是嗑完了)、花椰菜一顆、蕃茄一粒、洋蔥一顆、日式咖哩、印度咖哩粉、起士片

用川燙香腸的水先把蔬菜丟下去煮,然後下飯,陸續放入各種蔬菜拌炒,加入各式咖哩調味,起鍋前來幾片起士片。好煮又營養,最適合冬天上山補充精力!

*每包飯約120cc的水量估算,水可以先燙接下來要煮的高麗菜和香腸就是高湯了,既省水也省時。
*要不是高山食堂以輕量化零廚餘為目的,也可以加南瓜片或菇菇更添美味!

#2.德式香腸佐酸菜

材料:溫德買的真空包裝法蘭克福香腸、小牛肉香腸和德國酸菜

德式香腸直接水煮就可食用,水煮過程中散發西式香料的氣味,然後直接拌酸菜。講究一點的(曉龍吃法!)可以直接和酸菜拌炒更暖胃

#3.蔗燻鴨賞高麗菜

材料:宜蘭凸桑蔗燻鴨賞、高麗菜半顆、蒜苗

小V從宜蘭帶來很厲害的蔗燻鴨賞,和燙過的高麗菜簡單伴炒,加上蒜苗後香氣四溢(如果加點白醋提味更讚),這家鴨賞煙燻調味恰到好處不死鹹,而且不油不膩,強力推薦!

#4.飯後甜點:香料甜紅酒



材料:紅酒一瓶(改用不鏽鋼瓶裝)、甜紅酒香料包、蘋果一顆、柳丁一顆、糖少許

把紅酒加入香料、水果、和糖,以小火加熱20分鐘,慢慢把酒精煮掉,注意不要沸騰,然後就可以盛杯飲用。

話說這次上山前就有在想要幫怕冷的艾琳想道暖身的甜點,剛好聖誕節快到了,於是挑了很有節慶氣息的muled wine。好巧不巧跟了群美食家,傲骨提供德國香料包(溫德也買得到)彌補我們買不到肉桂丁香的缺憾,好巧不巧曉龍是德文系的,所以很懂作法,路上還有現成的蜜蘋果加料,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糖帶太少,所以不如預期中香甜,不過沾棉花糖吃也有意料之外的趣味,挑便宜的紅酒就可以囉!下次冬天上山可以再試試,記得多帶點黑糖或蜂蜜,也可以加點薑粉更溫暖!

#5.早餐:法國吐司

材料:吐司、蛋、奶油、鋁箔包牛奶一小瓶、糖

就奶油小火加熱,蛋、牛奶和糖攪拌,吐司沾取蛋液下鍋煎。艾琳清晨五點起來為我們煎吐司,讓我們一起床就可享用香甜可口的土司,搭配三合一、鮪魚罐頭或蜂蜜都好,在寒冷清晨儲備滿滿回家的活力!

首次高山食堂圓滿成功,真是要謝謝本次大廚艾琳!因為這趟天冷又重裝,肉腳如我實在幫不上忙,所以只能在一旁耍嘴皮,所有料理全靠艾琳還有阿佳在一旁整理,為大家帶來幸福的高山料理。在山上也要吃的健康吃的巧吃的剛剛好,高山食堂下次在某個山頭見!



【同場加映】

˙傲骨的相簿

˙曉龍的相簿
來看吃什麼

沖繩人什麼都吃,常用的食材豆腐山芋到豬肚豬腳,對台灣人一點也不陌生。就地取材的鮮魚和野菜,簡單快炒或涼拌,標榜健康養生的沖繩料理是造就沖繩人長壽的秘訣。


墨魚炒飯
送來的時候熱騰騰卻黑抹抹的,幾粒蔥末滿臉遮不住醜的委曲,賣相極糟,可是卻意外的美味。翻開黑黑的米粒,可以吃到鮮美墨魚塊,飯本身也是顆顆入味。第二次造訪該店,才發現可以把飯改成細麵,這麼好吃的東西,真的讓人不顧觀瞻的點下去(吃完是滿嘴黑~)。

臭豆腐炒高麗菜
menu裡寫的「發黴的豆腐加上泡盛(沖繩清酒)炒青菜」,看起來夠怪的,很符合小狸點菜的哲學,想比較跟我們的臭豆腐有何不同。豆腐本身很有質量(這就是沖繩島豆腐的特色),泡盛提味讓臭的更臭鮮甜的更甜,超級下飯的,讓我一個人嗑完一大盤。



沖繩的豬好
平安座島上面海的鐵皮屋裡,吃到韓國口味的豬肚粉絲,豬肚軟嫩入口即化,大骨高湯滋味濃郁,粉絲Q彈有嚼勁,一整個補氣養身。

沖繩限定名物
水雲菜(海藻的一種,類似髮菜)、山葡萄和蔥(島韭?),通常只有淡淡鹽漬或醋漬,不管習不習慣,吃的到來自山或海的原味,是開胃清味蕾的必點小菜!

不能沒有魚
在恩納美麗的海岸尋找義大利餐廳未果,實在餓到不行,海鮮料理島出現在路邊。點了招牌的鮮魚定食(來到日本就是要吃魚),一整條的,用奶油烤,烤得鮮嫩而清爽,搭配刺身和小菜,物超所值的一餐。

吃得很美國
弟弟的「喜宴」在嘉手納空軍基地附近的美式餐廳名店Charlie’s辦的。這裡的招牌是Taco,現烤熱熱的玉米餅裡堆滿生菜肉末,加一匙夠味的Salsa醬,大口咬下,再咬一口爆漿的牛排起士三明治,吸一口芒果冰沙….對了還要記得點一條辣味熱狗TO GO!

結論是,肚子餓的時候不能寫食記。我的回憶折磨了自己。

【哪裡吃】

˙旭橋東橫INN 對面天橋下的﹝ちゅらさん亭],是一家傳統沖繩料理的餐廳,生意極好,多半是上班族來喝杯小酒配小菜,墨魚炒飯、臭豆腐、烤豬腳都很好吃,依老闆心情送上的小菜很有特色。漁產看起來也很精采,如果懂日文就可以盡情的點囉。

˙恩納國道58附近的海鮮料理 島,除了鮮魚定食也有多種海產可以選。

˙北谷的美式餐廳Charlie’s Taco ,牆上滿布名人簽名和照片,是當地人從小吃到大的名店。

投影片:沖繩的浪人手記

投影片:沖繩的海

到沖繩的第二天,租了車上高速公路,一路飆向北邊的名護。

今天由Sue的WWOOF夥伴KINALIN帶路。KINALIN來自關東,在沖繩各地打工好一陣子,她熱愛沖繩,工作之餘隨身帶著他的三線琴,學習古老的沖繩歌謠。

雖然她還很年輕,可是眼神自信而堅定,對於萍水相逢的朋友如我,表達的是一種有節制的溫暖(又來了,想不出別的形容詞嗎),讓我想到L裡的KINA(善良版的KINA),一瞬間我甚至認為,如果未來日本有像她這樣的領導者,一切會更好吧!

[山裡的咖啡店]

後來才發現,沖繩到處都是咖啡店,密度之高不下京都。只是這些店都在不起眼的深山小徑,或者領向海角天涯的孤獨道路旁。


吃午餐的地方,是由傳統沖繩民居改建而成,店裡擺設充滿手作趣味。套餐採用當地野菜和鮮魚,簡單調味呈現食材本質,連咖啡用的糖都是醜醜的方塊,吃完飯悠閒的坐在門廊上賞櫻拍照,這樣的節奏成為此行的常態。


午後走過off-road的山路,來到群山環抱的農場Beach Rock Village,這裡有咖啡屋、蒙古包狀的民宿和酷似小田切讓的店員。甜點都很好吃,材料也都是自己種自己養的,據說可以在此住一段時日體驗自給自足的生活。可惜今天生意太好,沒吃到窯烤Pizza和爬上三層樓高的樹屋,殘念~。

[海濱的幸福林]


來到備瀨福木林道(備瀨のフクギ林),才知道辦公室裡垂頭喪氣的福木,在海邊就變成抬頭挺胸的防風林,我們穿梭在百年福木林間,經過民宅小店還有羊圈,就走到了海邊,艷陽底下藍到爆的天空和大海,更近一點是純白無瑕的沙灘,潮間帶因為有了海藻的點綴,多了一層新鮮翠綠。正當大夥嚷嚷著好曬之際,瞬間天昏地暗,在此見識了沖繩天氣的多愁善感。

【Travel Tips】

˙Beach Rock Village:官網看來很有規模,而且舉辦很多活動,我太小看這個荒郊野外的店了。

˙備瀨福木林道:除了自己開車,可以在今歸仁城跡或海洋博物公園轉乘備瀨線的公車。

【延伸閱讀】

˙關於WWOOF:是一個全球性的有機農業組織,採用登記制,義工可以在農場、果園或麵包坊工作以換取食宿,像是KINALIN之前也曾經在澳洲工作一陣子,而來自韓國的智賢(?)則是立志在日本WWOOF遊歷一年,據智賢說沖繩熱門的WWOOF場所可是一位難求,可以先從台灣的WWOOF嘗試看看。

我們一直都記得這種味道。

閉上眼,深深吸口氣,有土壤的刺辛味,陽光很暖,披覆在濃綠的坡地上,讓葉片都散發微微的鮮香。

必是一塊流著奶與蜜的土地,方能孕育出這樣的味道。
這段文字來自以手工果醬成為"網路熱銷名店"「在欉紅」的官網。

而我和「在欉紅」初次見面是在天和鮮物的架上,發現一罐「荔枝巧克力」的果醬,好吸引愛試怪口味的我!後來在東區的248農學市集再次遇見她,厚臉皮試吃所有口味,連壓箱寶都被我凹出來,果然是好妙的果醬-「鳳梨花椒」可搭鹽酥雞,「芒果」做成沙拉醬佐cheese,最鍾愛的「烏龍牛奶」裡,阿里山烏龍和牛奶初邂逅,古法柴燒麥芽糖居中牽線,調和了烏龍的"滄桑"餘韻……。

於是我很想知道,是甚麼樣的一群人,創造出這樣的品牌?剛好創辦人顧瑋在城中辦了場演講,和大家分享她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也滿足我的好奇。

七十年次的顧瑋,本來念的是分子醫學,頂著名校光環的她,厭倦了研究室的安逸道路,畢業後嘗試過上班和Soho族,總覺得「不費力賺錢謀生」的生活缺少甚麼,對她而言沒有經歷失敗和痛苦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所以希望靠自己的努力去嘗試碰撞,十足創業家的自虐精神!

顧瑋拿出工作幾年的小小積蓄,開始思考要做什麼呢?因為愛吃,想做台灣好吃的東西,選了技術門檻最低的果醬(之前她從沒作過果醬)。她不會講台語,可是她愛上「在欉紅」這個詞-指的是果實在枝頭上最適當熟成的完美狀態-然而完熟的果實不耐儲運,往往只有果農能夠品嚐並懂得珍惜。「在欉紅」希望能藉由這樣的意象,封存屬於這塊土地當下的鮮美,並且和認同延伸的各種理念(公平交易、產地直銷、有機耕作…)的人分享。

從單純的念頭出發(跟種蘋果的木村阿公一樣),後來才開始研發商品。顧瑋照著法國女主廚Christine Ferber的果醬聖經實驗了半年,浪費幾百斤的水果,弄到山窮水盡,但她堅持這是一條自己相信,也相信自己的路,也因為這樣樂天的態度,她從失敗中更確認品牌的方向,更找到可以實踐她理念的工作夥伴。

平常我們所食用的水果雖然甜蜜多汁,卻因為品種改良失去了在地的香氣和風味(跟挑選製酒葡萄時的「風土」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欉紅」懷抱著木村阿公的傻勁和好奇心,秉持實驗的專業,按照時節選用當季水果,在各地尋找記憶中酸酸澀澀卻個性鮮明的味道,甚至被人遺忘的原生種水果,例如南投的燈籠果和彰化紅心芭樂。土生土長的台灣滋味被鎖在玻璃瓶中,成為優雅又有層次的伴手禮,讓老外大為驚艷,老一輩的人會心微笑。

去年「在欉紅」團隊遠赴法國亞爾薩斯,向Christine Ferber取經。最大的收穫是從當地人身上學到的生存態度,無關意識形態:只要愛自己,愛別人,愛土地,就能成就很棒的東西。

所以當人家問到顧瑋,如何看待目前的成就,她也跟木村阿公一樣的謙遜,說是因為「時勢所趨,同樣的事大家都在做」。就像那句老話,當你非常非常想要達到一件事,全宇宙會一起來幫你完成。

【Bonus Track:芒果醬製作實錄】



【延伸閱讀】

˙從季節柳丁來看「在欉紅」,享受當下最美好的時刻。

˙「在欉紅」的官網,頁面作得很美,所以曾被人批評過度行銷,這個滿滿字的網頁完整表達創業者的理念,購物功能不是重點,要買在欉紅就去農學市集走一遭吧。

˙某人的試吃筆記,看得我好想去烤吐司...
週六午後和Daisy和Aileen穿過人群來到師大夜市幽靜一角,經過幾家性格咖啡店,南村落出現在昏黃燈下,全然低調不招搖。

是個適合辦講座或茶會的場地,可有模有樣的廚房反映了女主人的嗜好。我們坐下點餐,手繪menu令人眼花撩亂,每樣看來都好吃,飢腸轆轆的我們點了有主食的套餐。

好橄欖的一餐:黑的陪伴新鮮香菇沾珠寶盒麵包;青的和奶油白酒豬頰肉悶煮,洋溢暖暖諾曼地家常風味(諾曼地特色就在於奶油呀);甜椒紅茄洋菇,也都是橄欖油的好舞伴。主菜一旁青翠羅蔓拌著油醋醬,鮮甜紅羅蔔絲微微吐露檸檬氣息。我們細嚼慢嚥低聲細語,生怕時間走得太快。

老闆看我們坐了很久,對著後頭一桌招待朋友的特別菜色垂涎不已,於是請人送上很橄欖的花枝,簡簡單單烤花枝口感卻吃得出新鮮海味,甜點是黑糖蜜吻上芒果冰淇淋,果然不同於哈根大隻的人工香料味。

還好老闆不是生意人,我們才可以物超所值盡情享受慢條斯里的一餐。

也很遺憾老闆不是生意人,所以這個(對外)供應餐點的計畫,也隨著藝穗節而落幕。

不過我想這個廚房應該永遠為朋友開放,端出一道又一道暖心料理。


【延伸閱讀】

韓良露的書﹝浮生閒情]裡,朋友寫到他十幾歲的少女時期,便為滿屋初見世面的文藝青年擺上一桌西餐.雖是生來過好日子的人,也絲毫不吝於分享。


打從初夏像狗一樣伸出熱舌,城裡滿是粘滯的濕氣,某天我和飯友爬進中山堂旁新啟用的大樓一樓餐廳-法鼓山的解禪蔬食.那裡窗明几淨,寬敞而涼爽,工作人員一身素淨,招呼我們隨喜打齋,課程開始.

餐點很簡單,只有米飯或麵食兩種選擇,所以也不用多想(生活裡的苦惱豈不是因為選擇太多?)

水杯裡不只是開水,更貼心加入,檸檬薄荷薰衣草。

清清一碗湯:牛蒡枸杞湯極簡,小米南瓜湯營養。不喧賓奪主卻充滿巧思。

五顏六色的蔬菜水果豆腐香菇圍繞著每日變化的,紅豆綠豆或蕃薯飯。配菜沒有過度加工,吃的是季節蔬果的原味。

麵食也有千變萬化,義大利麵和南洋酸辣麵在純白餐具上演異國情趣,炒米粉和客家粄條洋溢阿嬤的味道。

飯後飲料和甜點更是精采,研磨咖啡或100%新鮮芒果汁佐無奶無蛋卻濃郁芬芳的烤麻糬蘋果派,令人期待每天的午茶饗宴.

即使在菜價高漲的時候,仍然不改初衷,要讓每位載負半天工作疲憊衝突倦怠的人客,至少在這片刻,一餐飯成為充滿喜樂的紓壓儀式.

自己到櫃檯點餐,自己打理餐具開水醬料,自己收拾餐盤廚餘分類,用親力親為的勞動整理思緒,存在當下.

偶爾客滿在外頭等待的過程,你撿到了在書店細讀一篇故事的機會。

即使志工媽媽們忙不過來偶爾出錯,他稱你菩薩,你感謝他無私奉獻.咖啡去不去冰好像也不是多麼大不了的事,

每個中午時分勵行師傅傅授的,吃飯的時候吃飯,睡覺的時候睡覺。你明白,當身體飽足了,靈魂也放下了。

【好店推薦】

解禪蔬食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77號(中山堂廣場邊法鼓山德貴大樓)

營業時間:週一~週五上午11:30~1:30(午餐),
     2:00~5:00(下午茶),目前尚無晚餐或假日供餐計畫   
     

京漬物最高!

京都不時興大魚大肉,滿城滿谷的京漬物最好了!

隨著時令,京都四季都有美好的蔬菜,依循傳統栽培法,儘可能減少農藥和化肥的使用,賀茂茄子聖護院蘿蔔紫蘇柚子松茸昆布,還有京都名物湯豆腐湯波葉(名字很美其實就是豆皮啦),不管是百年老店的傳家祕方還是錦市場媽媽的味道,盡是天然食材之間原汁原味的完美marriage,只要一碗白飯,包準吃得又香又甜,京都真是素食者的天堂!

吃不過癮還可以帶著走,各式漬物伴手禮妝點似精品,當然價格也很高貴,回家餽贈親友也毫不失禮喔!(看看從機場到車站都有的西利就知道)

甜品與茶的儀式

從宮廷御用的京菓子到尋常百姓家的饅頭,京都人的甜品儀式有著遠從平安時代就有崇高的地位。

首先登場的是滿城滿谷的八橋餅(「生八ツ橋」,一種用麻糬皮包著內餡的零食,鹿男裡有出現過)幾天試食下來,吃膩了紅豆抹茶口味?推薦本家西尾香蕉巧克力口味,有東西合壁的趣味感,有小包裝可以買回家分送。

我的最愛是在美麗的鄉間小鎮嵯峨野吃到的「わらび餅」(warabimochi,用蕨粉做成,口感有像咱們的涼糕,屬於日本的消暑點心)沾著黑糖蜜和烤香的黃豆粉,溫柔的阿桑送上極好的手沖咖啡,和店裡熟客閒話家常,完全是日劇裡的情景。鍵善良房的葛切則是另一絕,水晶剔透的葛切泡在冰塊裡,沾著黑糖蜜下肚,(室外溫度可是零度左右),比咱們的粉條更Q,比蒟蒻更難捉摸,比米苔目更好玩;送上時都搭配兩顆小小的招牌菊壽糖,啊這就是夢幻逸品和三盆糖的味道嗎?雖然拙劣腦袋生不出「如雪般」「高雅」「深奧」的形容詞,入口即化的極致甜蜜的確撫慰行者一路走來的疲累。

甜蜜之餘來杯茶吧!京都老店一保堂茶舖,在老街區堅持百年傳統,服務人員極為親切,賣的是煎茶和京都人自慢的茶道文化,一保堂的包裝,將出自唐朝文人陸羽的茶經文字浮印於古意盎然的宣紙上,也是日本民藝的代表作。決定帶一包新年期間限定的大福茶(玄米茶)回家,吉利又討喜!

不用太講究的美食

舒老的書裡不斷鼓吹著在京都戶外野餐的美好,而且對背包客來說,舟車勞頓之間往往很難好好坐下來吃一頓飯。於是難得的冬天晴日,到出町柳的柳月堂喝咖啡,臨走帶上新鮮出爐麵包,坐上叡山電鐵往鞍馬山野餐去!這裡的麵包口味很獨特,茄子麵包洋溢地中海風情,金黃蕃薯麵包甜而不膩,連台灣最常見的玉米火腿麵包都像極小朋友最愛的玉米濃湯,難怪麵包一出爐就被掃空,每個人都帶著幸福笑容滿載而歸,連我們在短短幾天內二度上門,不顧形象邊走邊吃。說到吃不得不提到旅人的夢幻天堂京都車站,在寒冬裡無需苦苦尋覓,只要走進車站,美食街的名代豬排、地下街的蛋包飯卵と私、平價義大利麵(日本的洋食都很合我的胃口!)、附近なか卯的早餐,特別懷念納豆定食和加了小菇的味噌湯,連鎖店也有一定的品質。其他還有便利商店的御飯糰、超市的生魚片、百貨公司的美食廣場、車站旁的章魚燒小販,總能找到令人驚喜的味道,抓對時間還能有物超所值的折扣喔!

【好店推薦】

˙位於出町柳站離下鴨神社不遠的柳月堂名曲喫茶,一樓是麵包店,二樓是咖啡廳,第一代老闆是台灣人,今天的咖啡伴奏是海頓交響曲,柳月堂的老闆收藏了整面牆的黑膠唱盤,聆聽室內音響效果極佳,還是不要說話了吧,讓空氣裡只存在音樂。

˙嵯峨野二尊院附近的甘味カフェふらっと,充滿家庭溫暖的小咖啡廳,古色古香的町家陳設,窗外庭院鬱鬱蔥蔥,很適合和家人一起下午茶。

【延伸閱讀】

˙京都三部曲的《喜樂京都》裡,對京都的醬菜文化有很深情的刻劃。

˙《京都漫遊帖-12個月的愛戀記憶》:一個日本女孩用各種感官回憶京都,和珍愛的人們享受四季的美好味道。

這天在故宮,和滿室披掛著飄飄長巾的氣質男女,喝了一天的茶,聽了一天的茶室茶事。

講台旁,白衣女子謙遜的自稱為「事茶者」,在枯枝樹影下專注的把茶葉置入壺中,提壺注水,安靜等候。茶葉在壺中舒展,清水流轉為金黃翠綠茶湯,白瓷杯中氤氳茶香。台下聽眾舉起杯,輕輕擷取滿腔甜蜜甘味或苦澀,期待故事開展。

上午是由故宮的研究員廖寶秀女士,引領聽眾從茶書茶器茶畫裡瞥見唐宋以降的飲茶文化。她精確考證茶具的演進史,探訪茶空間的昔日今生,我們跨越時空神遊大江南北,彷彿和乾隆皇帝共享倚岩傍泉松濤竹籟的品茗樂趣。

下午的主題是高山烏龍茶。主講者是在對岸和日韓都享有盛名的呂禮臻先生,事茶者是女兒呂宜家。呂家父女一身古裝無比風雅,其實是深不可測的茶林高手。

從呂先生天馬行空的講談中理解到,原來茶的世界不下於紅酒咖啡的精采(簡直可以畫成漫畫拍成連續劇),茶的故事是人與風土的交融互動,於是我知道了白毫烏龍的蜜香來自小葉綠蟬啃食後分泌的涎體;木柵鐵觀音的深厚韻味,則來自深度發酵和重度焙火,以技術克服苦澀的先天條件。正如眾生萬物總會找出一條生路,茶農自然有其克服先天缺陷建立特色的求生之道。

台北街頭雖然沒了鄭愁予和三毛的身影,可是多了更多品茶愛茶的尋常人。茶的道理不只有日本人懂,我們喝茶的歷史更源遠流長,也更值得引以為傲。

忍不住想起那天在CY家的以茶會友(Rob的話跟呂老師有異曲同工之妙),泡茶就是這麼一回事,想著泡給自己喝就是了,無需揣測他人口味習性,不用計算價格份量溫度;心情比技術更重要,理性只存在買茶時;這次泡不好,下次再調整就是了;因為愛,所以願意包容偶有的苦澀,以期待不經意的好茶,多麼隨意而瀟灑。我想愛上泡茶喝茶學茶的人,會更懂得人生吧。

【本事】
故宮的《文創講座茶事展演》:從三月底到四月中,不定期由展演單位【人澹如菊茶書院】提供的茶席示範,每週五六日並安排茶學界的專家學者,透過現場講座分享各人專業心得。
關於茶事展演的相關新聞

【延伸閱讀】
關於展演單位【人澹如菊茶書院】以及其所推廣的品茶氣質,可參考陳文茜寫的美文「落華無言,人澹如菊」
茶會影像的構成是蔡永和先生,感受他鏡頭底下的飲茶空間
資深茶人呂禮臻先生學養淵博器度非凡,參考TVBS《一步一腳印》的專訪,可以約略領受他對台灣茶的感情

這個時候,不讓高山的櫻花獨領風騷,平地的雜草也很有骨氣舖起一地黃的白的紫的花毯。山友、鳥友、蝶友們和他們鍾愛的萬物一樣率先感覺到變化,紛紛準備好裝備走到戶外。

還有哪些人特別留意春天的到來?

自第一聲春雷起,農人開始走入霧雨蒼蒼的春原揮灑汗滴積累一年的辛勤。

婆婆媽媽們在廚房裡細細切絲慢慢調理,用愛心包裹起春天的蔬菜,清歡有味的春盤就是現代闔家享用的潤餅。

中醫說這個時候要養陽,就是順著春天的生發之機把積聚一個冬天的隱患釋放出來。所以利用春光夜臥早起,放鬆心情,對生長中的萬物保持耐心和愛心。

善感而好觀察的詩人更是不落人後,余光中的太陽點名把白頭翁綠繡眼南洋櫻花羊蹄甲喚到跟前,從阿里山到陽明山看到詩裡沒現身的木棉花,原來春天已經非常徹底地來到了。

春天是讀詩天,是上山天,是喝茶天,是時候開始覺醒,從腦袋到嘴巴,心靈到四肢,讓身體依著自然時令過活,五感彼此迴響,一個人的小宇宙和世界的大宇宙唱起協奏曲。

正因為春天是一隻或許的手,經過他的溫柔擺弄接下來什麼事都可能發生。一日之計在於春,人啊得在春天做好準備,迎向接下來的酷暑或嚴冬。

【本事】

˙之一
春分日公司登山社活動躬逢阿里山櫻花季空前盛況,我被人海嚇到現在還回不了神。在有限的時間裡小走了一段幽靜卻充滿生趣的塔山步道,雖然路上的植物還是認不出幾棵,林間的鳥兒總是逃離我笨拙的視野,總算有看到日出、做了森林浴、和挺著八字鬍的冠羽畫眉小眼瞪大眼(洪協有拍到喔),還有回途路上在霧氣陽光裡發亮的新綠茶園,和好吃的奮起湖便當(如芸推薦的阿良鐵枝路便當),這樣美好的春天記憶會好好收藏起來!

˙之二
由生活美學家韓良露的南村落發起的春天潤餅節活動,第一場講座於3/22在林語堂故居開跑,先是由詩人陳義芝引領我們從古今中外的詩詞裡閱讀並想像春天的意象和滋味,韓良露則以西洋占星和天文運行對照節氣的科學。活動慢了幾分鐘才開始,原來是主講者還在外頭看山賞蝶,好一個悠閒的春日午後。陳老師念詩的感情很豐沛,聲音在草山的春光裡迴盪不去;韓女士詳盡養生膳食的背後原理,爽朗笑談有好友相伴的有情人生多麼充實。時間很快過去,還來不及深入講到主角潤餅的故事,回家路上忽然非常想念起阿嬤滴著菜汁的潤餅捲......於是馬上到士林夜市大快朵頤。

【講座裡提到的詩….有機會讀讀去,感受我感受到的春意】

˙陳義芝的《雨水台灣》書寫屬於台灣的共同記憶

˙美國詩人E. E. Cummings很美的小詩《春天是一隻或許的手》(Spring is Like a Perhaps Hand


【延伸閱讀】

˙剛好在讀老祖宗的養生智慧《黃帝內經》(簡易版),開篇即在說明春夏秋冬,要我們學著強化對天地自然的洞察力,進而順著自然本身的韻律生活,巧妙的和講座內容相呼應。

1971年,剛好是第一次石油危機的年代,當時的《一座小行星的飲食》開始提倡以植物性蛋白質取代肉類的攝取,才是解決糧食分配不均的根本之道,這本書從此改變了百萬人的飲食習慣。三十年後,作者和女兒再次走上追尋之路,在五大洲九個國家的不同角落裡,見證了一群人,正努力藉由飲食讓人類更接近自然,並使我們得到更真實的生命,續篇《一座小行星的新飲食方式》於是誕生。

連廚餘都很美

看照片

原本以為回到城中上班之後,最大的收穫是可以重新去上義大利麵的課,為事業的第二春作預備,沒想到課還沒上到,就要離開了。剛好這次藉著大學同學聚會的機會,可以一展身手,Bambina變身(義大利語教學:bambino is for baby boy, bambina is for baby girl)!

在鼎王飽食的青年節午後,帶著大包小包的材料來到充滿進口廚具的豪華廚房,才發現我原來根本不是Bambina,成了Maria,而且是那種笨手笨腳又懶散的那種.

首先,說好我和+ㄩˋ輪流煮的,為了提升效率我還特地把食材預先處理過.誰知道到個現場,或許是被廚房的華麗所震攝,然後注意力又被一堆新奇的設備所吸引,我們倆邊玩邊聊,速度越來越慢,說好是四道前菜(明太子烤馬鈴薯、優格沙拉、啤酒淡菜、番茄炒蘑菇)搭配主菜的青醬義大利麵,好不容易蘑菇和馬鈴薯趁熱上桌,配上香噴噴的法國麵包佐奶油蒜泥,紅酒一開,大伙話匣子也關不起來,瑪莉亞們很快就醉了,完全忘記接下來要幹麻.

還是沒吃飽的Hiro問道到底還有多少前菜,我才驚覺切好的生菜在冰箱裡冰鎮著而淡菜在吧台上冒著汗.快快結束前菜後Hiro捲起袖子先炒了一半的義大利麵,主廚架式十足,不虧是正宗的美食家,正當大家反應味道有些淡的時候,Hiro馬上下了另外一半的麵,然後把所有青醬拌下去,頓時油光滑亮香氣四溢,原來料理的秘訣就是不能小家子氣,一開始是擔心太油所以只加一點青醬反而過於清淡.第二次嘗試讓已經飽得差不多的我們忍不住又伸出叉子,濃郁的九層塔在橄欖油裡融化、畫龍點睛的松子輕巧的在舌尖釋放出甜香,我們已經滿足到不行....

最後已經沒力氣收拾殘局,只好讓主人Harrison和他的洗碗機來面對現實.不過Harrison似乎是上了隱,馬上想規劃下次的美食/美酒會.我說呢,像人家法國人的聚餐也是大家輪流出菜,邊吃邊討論食材和做法,再出下一道菜,中間穿插無止盡的喝酒聊天(還可以順便玩Uno),於是一頓飯從晚上6點吃到12點,徹底體現慢食文化,或許我們下次的無國界料理聚會也可以如此嘗試,這樣瑪莉亞的心理壓力也稍微減輕些(其實是要將笨拙的手藝合理化)!
一直很喜歡台中,印象中的台中處處是大器的六線道、風清氣爽的公園廣場、富麗堂皇的餐廳咖啡店,還有大街小巷的美食小吃,每次到台中都是頹廢到不行地吃喝玩樂,忍不住(過分天真?)問身邊的台中人怎麼捨得離開這樣好的地方?